海外文摘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主办单位:《海外文摘》杂志社

编辑出版:《海外文摘》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17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20/Z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北京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wwzzzs@163.com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技视点-绿色超级稻背后不为人知的奥秘

发布时间:2019-05-06 阅读数:1106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势头良好,各项重大成果层出不穷,但原有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仍有较大提高的空间。科技创新如何才能不断突破,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本期开始,科技版推出了“核心技术攻关笔记”,选取了一批优秀案例攻关核心技术,讲述创新故事,激发创新思维。
--编辑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成功完成了“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绿色超级稻种植”项目。到目前为止,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已惠及“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
什么是绿色超级稻,它的特点是什么?记者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听取科学研究人员谈论绿色超级稻。
减少农药和化肥,实现水稻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目标
早在2013年,一场超级台风袭击了菲律宾中部,摧毁了农民赖以生存的椰子树,并用海水淹没了稻田。退潮后,当地品种遭到破坏,但仍有一片小的绿色水田,绿色超级稻正在试验中,顽强地站立着。这给那些担心生计的人带来了希望。
在获得绿色超级稻种子后,当地农民开始自发地进行试验和推广。农民的反馈很好:“即使在我的旱地里,它也表现得很好,即使三个星期不下雨,我的收成也很好。”“绿色超级稻8号除了抗逆性强、产量高外,也是早熟品种。”“它的稻米质量更好,产量比我种植的水稻品种高。”以前,它还对病虫害有抵抗力。最近,我们开始用有机肥代替化肥。
绿色超级稻有一定的效果,这是众多案例之一。
在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可持续的大米生产是粮食安全和减贫的关键。近年来,面对全球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变得十分脆弱。提高亚洲和非洲大部分降雨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保持世界各地灌溉稻田的水稻产量,已成为世界各地水稻育种家面临的主要挑战。
项目负责人李志康说:“所谓的绿色超级稻符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致力于在目标国家和地区实现农药少、化肥少、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绿色超级稻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资助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已加入国内外58所水稻研究所(26个国家、32个国家)。
亚洲和非洲18个目标国家共批准了78个品种。目前,这些品种正在各目标国稳步推广应用。根据各目标国参与单位推广面积和绿色超级稻种子产量,预计亚非目标国绿色超级稻品种累计种植面积612万公顷,惠及160万小农户。
此外,西南五省还培育和推广了62个绿色超级稻品种。
其技术路线是将传统育种技术等技术集成到高效的技术体系中。
绿色超级大米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李志康说:“其技术路线的核心是将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交叉回交和表型选择、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的发现和利用以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整合到一个高效的技术体系中。”
李志康说,要想获得绿色超级稻的最佳基因组组合,就必须“植入”现有优良品种中缺失的目标基因,培育出一批优良的后代,以保持绿色超级稻的优良性状。


文稿来源:海外文摘杂志社编辑部